通訊員 唐紅梅
“蘇書記,又來給我量血壓啦?”每當看到那個挎著藥箱、步履匆匆的身影出現(xiàn)在村頭,紫陽縣蒿坪鎮(zhèn)全興村68歲的黃聲國老人就知道,他的“家庭醫(yī)生”又上門了。
這位被村民親切喚作“看病書記”的,是紫陽縣中醫(yī)醫(yī)院派駐全興村的駐村第一書記蘇仁玉。自今年10月10日來到全興村開始,他便帶著聽診器、血壓計和一顆為民服務的心,把自己牢牢“釘”在這片土地上。一個多月的時間里,他走遍了全村160多戶人家。他挎著藥箱的樣子,成了田間地頭最溫暖的風景。
“蘇書記帶的藥,是救命的情分!” 全興村一組村民楊萬高老人聲音哽咽。他患有高血壓和肺部感染,行動不便。每次去縣醫(yī)院看一次病,來回車費就要80多元,路上的顛簸更讓他吃不消。蘇仁玉走訪了解情況后,毫不猶豫地把這件事攬了下來,“您別操心!藥,我每周從縣里給您帶回來。”
從此,每周從縣城回村,蘇仁玉的藥箱里總會多出幾份專門給村里老人帶的藥,有為楊萬高帶的治療藥、有為黃聲國帶的降壓藥……小小的藥箱,連起了蘇仁玉與村民的心。
“我活了這么大歲數(shù),沒見過這么貼心的書記。”村民張良財摸著身上嶄新的棉衣,眼里泛著淚光。蘇仁玉不光管藥,前陣子張良財家里遭了火災,蘇仁玉牽頭聯(lián)系派駐單位紫陽縣中醫(yī)醫(yī)院,送來了棉衣、棉被、糧油,幫他們一家渡過了難關。
蘇仁玉的“看病”過程,遠不止于送藥。他通過入戶走訪,摸清了村里頭暈、視力模糊,以及患有口腔問題和頸椎病的村民的情況,主動對接紫陽縣中醫(yī)醫(yī)院,組織內(nèi)科、骨科、口腔科醫(yī)生來村義診。無論晴天還是雨天,他和駐村隊員賈鵬、穆卓銳的身影,總會出現(xiàn)在那些行動困難的老人家中,為他們提供“上門服務”。
全興村黨支部書記黃太興對此感觸頗深:“蘇書記來了,真是給我們解決了大難題!村里信息員工資發(fā)放困難,他主動聯(lián)系單位,解決了1.2萬元的工資。連續(xù)強降雨導致道路塌方,他又爭取了1萬元資金搶修通組公路。他還計劃幫村里銷售3000斤蓮藕。”黃太興感慨:“他是真把村里的事,當成了自己家里的事來辦!”
蘇仁玉的幫扶沒有界限。他的身影還活躍在周邊的森林村、街道社區(qū),目前已走訪30多戶家庭,為許多村民提供了健康建議。在開展收入核查等常態(tài)化工作的同時,“看病”始終是他最牽掛的事。
談及未來,蘇仁玉的目光堅定而溫暖:“接下來,我想多開展一些健康講座,從指導村民衛(wèi)生習慣入手,讓村民尤其是老人們少生病、不生病。健康,才是他們安享晚年的最大本錢。”
這份扎根泥土的深情,離不開家人的理解與支持。每晚與家人短暫的視頻通話,是蘇仁玉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刻。他把對“小家”的些許虧欠,化作對全興村這個“大家”毫無保留的奉獻。
一枚聽診器,聽的是民情民意;一個血壓計,量的是為民初心。這位全興村的“看病書記”,用他最樸素的方式,書寫著在鄉(xiāng)村振興一線的動人故事。